第23章 亭长的无奈 (第1/2页)
刀邪月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西超文学网网xamo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祖远毕业于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在南安市的一所中学里任教师,工作三年后通过自身努力调入广播电视台工作,由于善于写材料,思路有条理被时任南安县(当时还未撤县设市)的知县看中,当了师爷后,刘祖远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着县里的两任主要领导四年,刘祖远尽心尽力,终于从一名事业编制的里胥成功转型为公众雇员,先后解决了从九品、九品的待遇,在领导调走之时,由于没有乡镇的工作经验,先是下放到一个乡任副知乡(九品),半年后,安排在窝江乡任亭院亭长。
刘祖远最大的软肋恰恰也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虽然赶鸭子上架当了半年的副知乡,但仍然显得很是不足。当时的谭国华从亭长熬成了知乡,很有些“千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加上他的性格强势霸道,因此对搭档亭长的要求就特别高。可刘祖远文文弱弱,骨子里带着一股书生之气,这本不是什么缺点,但来到复杂的乡镇任主要领导,这就是致命的缺点了,书生之气在乡镇绝对不是什么好习惯,尤其是作为乡镇的主要领导,这就意味着不能提住人,树立不了自己的威信。谭国华是老基层,当亭长时,作为知乡的搭档,基本上将乡里的大小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当上知乡后,自然就会有想放松的想法,将具体事务压给亭长。刘祖远由于欠缺经验,又不善于当黑脸,很多工作开展的很不顺利,谭国华不得不亲自出来掌控局面,对刘祖远的意见越来越大。
如果说仅仅是掌控力不足,谭国华或许还能容忍,毕竟刚刚当上法人代表,总会有个适应过程,最让他无法容忍的是,刘祖远不善于挣钱。在乡镇,一直有“亭长挣钱知乡花”的说法,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知乡掌管着人事把控大局,亭长就要善于搞外交,争取各类项目,一是为了政绩,二是有项目才能有钱,有钱才能给下面几十号机关里胥发放奖金福利,光靠上面下拨的办公经费连日常的开支都不够,计划生育的罚款远远不够发放里胥们的奖金,所以争取额外的资金在乡镇就显得格外重要。刘祖远虽然陪伴了县里的两任主要领导,但他更多的是局限于写材料,对领导艺术的学习很是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他争取项目的能力偏弱。刘祖远亭长上台后,谭国华放手了一段时间,乡里几乎没有什么新的项目,谭国华亲自出马后才逐步稳定局面。
最让谭国华气恼的是,争取来的项目,如果自己不亲自监督,项目的实施一塌糊涂。有一次,谭国华拉倒了一个交通立项的项目,但由于刘祖远不懂做项目的基本程序,也不懂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后,刘祖远由于欠缺经验,不懂得要时常去看一看,结果质量难以保证,质量不能保证,就意味着验收难以成功。谭国华为此陪了不少笑脸,喝了不少酒才最终搞定此事。谭国华有此开始对刘祖远不满意,甚至成立了经济领导小组来限制刘祖远“一支笔”的权利,当然,这里刘祖远自己能力不足的原因占大多数。
刘祖远还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酒量不好,在现行的官场制度下,酒量不好就直接导致外交不好,外交不好就导致工作不好。时间一久,谭国华终于压制不住,甚至在几次大会上公然批评刘祖远,对堂堂亭长也越来越不客气,简直是把刘祖远当成一个副职来使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不硬的刘祖远只能忍气吞声。好在乡镇的工作并不是高科技,只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是能完善过来,刘祖远受尽了委屈,终于慢慢悟到乡镇工作的要点,做事也越来越成熟,只是和谭国华的关系已形成惯性,窝江乡几乎成了谭国华的一言堂,乡里很多人只知有知乡,不知有亭长。
刘祖远也喝了口茶才说:“廖亭长提出想让钟东伟进计划生育组。我看钟东伟这伙子真是不错,适合压重担,我同意廖翔的想法。同时,建议张斌进入新农村建设组,跟着功辉。”
谭国华摆摆手说:“此事我早有想法。钟东伟才来乡里几天,还不能说明什么。”想起早上几个年轻人还在房间里睡懒觉,谭国华就有点不舒服,因此对年轻人的意见很重,自然忽视了钟东伟早起的优点,接着说:“我建议让张斌进计生组,钟东伟和曾昭广坐大厅。”
刘祖远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谭国华说:“谭知乡,钟东伟是个优秀的小伙子,让他坐大厅是浪费人才。”
谭国华有些不耐烦的说:“此事不必再议。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是上级的要求,也是亭院由管理型亭院转型服务型亭院的平台,但现在各乡镇还没有适应有大厅的工作状态,而里胥各自都有工作任务,也没有几个里胥能静下心坐大厅,因此,就选钟东伟和曾昭广两个大学生坐大厅,你既然说钟东伟是人才,是人才就要放在重要的岗位上。”
谭国华这一番话说的冠名堂皇,让刘祖远无法反驳。曾昭广坐大厅已经是领导联席会上决定的事情,理由是曾昭广在机关的民主测评中倒数第一,让他坐大厅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让他待岗。
谭国华这一番话基本是定了调子:“下次领导联席会你将这个方案提出来,你现在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刘祖远在霸道的谭国华感到一阵的屈辱,暗想:“你都定了调子,我提个屁的意见。”喝了口茶说:“我尊重知乡的意见。”
此时的钟东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他一心认为自己能进入计生组。因为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帮江昊收拾完后,就在文书办公室里看文件看报纸,以尽快了解乡镇的工作状态。
江昊见钟东伟看的认真,递给他一个绿皮的小册子:“小钟,这是窝江乡里胥通讯录,乡村两级里胥和七站八所的联系电话都在上面,给你一本。”
钟东伟接过小册子,放下手中看不太懂的文件,认真的将里面的号码一个一个的输进自己的手机里。
正奋力录电话号码的时候,廖翔、陈为民、卓亮走了进来,廖翔看到钟东伟也在办公室,眼里多了些欣赏的味道,直截了当地道:“钟东伟,等下在小会议室开一个会,你也来参加。”
窝江乡总共有大小会议室三个,一楼的是小会议室,二楼的是中等会议室,五楼的则是大会议室,五楼会议室的另一侧就是钟东伟等人的宿舍。一楼的小会议室兼有接待室的功能,其实它的作用更像接待室,里面摆有两条长长的沙发,中间则是茶几,廖翔坐在了做上面的两个桌椅之一,任免长陈为民和副亭长卓亮两个计生组的小组长则一左一右坐在旁边的长沙发上。
不多久,十个驻村里胥稀稀拉拉的走了起来。驻村里胥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钟东伟刚才在输电话号码的时候,刻意记了一些里胥职工的名字,此时,廖翔没有时间为他一一介绍,他也就没办法对号入座,在座的驻村里胥中,他只认识沈名扬。
计生办主任钟平也是驻村里胥,此时他并没有来开会。
沈名扬坐在了钟东伟的身旁,他亲热地道:“看来廖亭长有意让你进计生组,计生组刚好缺一个驻村里胥,原来驻村的调走了,现在由卓亭长暂时接替,你来了肯定有意向让你驻村。”钟东伟对乡镇工作还处于一知半解,他不愿意将没有定下来的事说出口,就摇摇头说:“这个还说不定呢。”